中国农业科学院

母猪不同生理阶段对饲料原料消化代谢的差异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猪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在建立涵盖妊娠、泌乳及空怀关键生理阶段的母猪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消化代谢试验,系统评价并揭示了母猪不同生理阶段对玉米、大麦和麸皮饲料原料消化代谢参数的显著影响。这一研究成果为母猪精准饲喂提供了

生理 中国农业科学院 sid 母猪 饲料原料 2025-09-23 10:47  2

四集《耕新者·质向未来》致敬丰收背后的科研英雄

秋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由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携手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共同策划推出的四集人物报道《耕新者•质向未来》,在湖南卫视、芒果TV等平台播出。该节目聚焦8位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青年科学家,讲述他们攻克农业领域关键技术难关的故事。

丰收 科研 紫花苜蓿 中国农业科学院 白羽 2025-09-23 09:28  1

油菜智慧育种有了“精准导航”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逆境生物学与抗性改良团队联合国内高校,通过整合全球404份油菜资源,构建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可为油菜花期、含油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目标选育提供高效“精准导航”。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园艺研究(Horticulture

导航 油菜 千粒重 角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5-09-21 19:41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揭示油菜减肥增产与土壤固碳培肥新机制

近日,油料所油料作物营养与栽培团队揭示了玉米套作豆科绿肥促进土壤固碳培肥的微生物学机理,为油菜增产和土壤肥力提升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大田作物研究(Field Crops Research)》和《土壤与耕作研究(Soil

土壤 油料 油菜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 2025-09-17 10:40  3

博士“点金术”——记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驻崔家坝镇斑竹园村工作队

2021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博士曾新华、张亮、刘星、李晓飞、曾令益、陈碧云、汪伟兮、陈畅、苏振,先后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扎根深山。他们用科技叩开山门,以产业点亮乡村,让曾经落后的乡村焕发新的生机。

油料作物 中国农业科学院 点金术 崔家坝镇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 2025-09-11 17:29  3

绿色新技术可从昆虫壳中高效提取甲壳素

全球昆虫资源丰富,但昆虫壳作为养殖废弃物长期被忽视。甲壳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在生物材料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的虾蟹壳是甲壳素的主要来源,而昆虫壳作为同样富含甲壳素的生物资源,却长期未被有效利用。传统的提取甲壳素的方法不仅处理难度大、成本高,而且容易造

甲壳素 昆虫 中国农业科学院 黄粉虫 可从 2025-09-11 14:42  5

攥着一束植株,七旬老人赶到北京,只为这件事!

“袁隆平爷爷发现了一株野稻解决了几十亿人的吃饭问题我党龄快50年了要是(我的发现)有研究开发利用的价值8月4日71岁的宋学礼老人来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大厅他胸前的党员徽章格外醒目手里紧攥着一束自己采集的疑似野生稻植株还有一封手写的介绍信字字句句都透着对科研的热忱

老人 植株 旱稻 中国农业科学院 野生稻 2025-08-11 16:54  10

你喝到的是“皇金芽”,还是“黄金芽“”?

8月4日,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的“搜索・点赞・传播中国好故事”论坛上,安吉茗正堂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茗正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发布 “皇金芽”专用品种“白叶2号”。该品种已获得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认证,证书号:【GPD茶树(2022)

黄金 李政 中国农业科学院 茶周刊 金芽 2025-08-05 17:43  7

中国农业科学院多项品种和技术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5年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工厂加速作物育种技术”“农业重大迁飞性害虫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技术”入选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中麦578、华西牛等18个品种入选农业主导品种

农业 植物工厂 中农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油 2025-08-05 10:06  5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大学发表最新Cell论文:土豆的妈妈是番茄

马铃薯(俗称土豆),作为全球第三大主食作物,养活了数十亿人口。但你知道吗?它的起源竟是一场跨越 900 万年的“基因爱情故事”。最近,一篇发表在Cell期刊上的研究揭开了马铃薯身世之谜:它并非纯种演化而来,而是番茄和一种野生近缘植物杂交的产物。这场古代杂交不仅

论文 土豆 兰州大学 番茄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5-08-02 18:54  7

科研|细长粒型水稻如何高产?这个因子有“办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鉴定出一个调控水稻粒型的关键转录因子基因 OsMADS47 ,阐明了该转录因子通过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动态平衡调控水稻籽粒形态的分子机制,为细长粒型高产水稻新种质创制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

科研 水稻 李学勇 中国农业科学院 蛋白激酶 2025-06-28 01:34  10